|
基因改良食物戰爭, 台灣該站那一邊? (健康科技訊) 當台灣政府舉國重資發展生物科技工業, 突然間我們從媒體中知道, 基因改良的食品已經排山倒海而來, 而且在國際間引起非常大的爭 論, 不僅在英國有抗議者在首相官邸頃倒基因豆子抗議, 英國報紙也 報導了蘇格蘭的科學家公佈基因改良的馬鈴薯可能會降低免疫機能 的消息, 最引人注意的, 是今年二月中旬由聯合國在哥倫比亞主辦 的"生物多樣性公約"會議談判宣布破裂。 "生物多樣性公約"原則上是希望能夠制定出一個跨國輸出入生物產 品的公約, 以減少基因工程產品對於地球生態所可能產生的危害, 談 判卻因為商業利益的立場衝突而陷入僵局, 因為基因工程產品是先 進工業國家的輸出產品, 它們希望利用先進的基因技術大量生產強 勢的基因改良產品輸出至食物困乏的國家以賺取商業利益, 而另一 方是弱勢的第三世界國家, 它們則希望能夠築起一道嚴密的保護牆, 避免基因產品破壞本國豐富多樣的生態基因庫, 簡單來說, 是一場提 前上演的21世紀生化殖民戰爭。 台灣由於不是會員國, 所以開會自然也沒有我們發言的份, 加上台灣 的政府尚未對於本國的基因產品輸出入有明確的政策, 基因改良技 術又不上不下, 處境頗為尷尬, 但是我們必須先有警覺, 國際情勢非 常現實, 當年蒙特婁制定的臭氧層協議, 我們國際處境和今天完全相 同, 雖然我們不是會員國, 卻一樣必須遵守會議的國際協定, 在這場 基因科技的國際角力戰, 台灣的立場是什麼? 西瓜該偎那一邊? 這可 是會涉及龐大商機與基因種源保衛的一場無煙硝戰爭。
|
|
||
|